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聞聲救苦 深情回饋社會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最近常在報刊看到許多榮民捐款幫助社會上貧困遺孤、幼童、民眾或學生的新聞,深受感動。風和日麗不是老榮民常有的享受,無懼風雨卻是他們共同的稟賦,年輕時站在火線上,只為了給臺灣太平的歲月;年老後,卻仍力伸援手,做社會承風擋雨的肩膀,令人敬佩。 看看這幾則最近的故事: 1.七十五歲退伍老兵倪永釗老先生,決定捐出一生積蓄五百萬元和房屋,遺產將全數捐給深坑的「約納家園」孤兒院。2.彰化自費安養中心七十八歲年長榮民熊金標捐助彰化家扶中心廿萬元。3.宜蘭縣已故單身外住榮民王定遠,將遺產近五百萬元捐給其服務多年的員山國中。4.台東榮民包照龍,以過世兒子包台雲名義在兒子母校大南國小成立「清寒獎助學金」。5.彰化榮家八十二歲內住榮民梁益勝,將平日省吃儉用之廿二萬元,悉數捐出作為遺眷子女認養金。6.住在嘉義的江發增等十餘位年長榮民,捐助廿五萬元給嘉義縣民雄鄉私立協志高中卅四名清寒學生,協助解決營養午餐及學雜費問題。7.家住花蓮榮民張清波近日過世,將平日省吃儉用所遺留下來的一百廿萬元遺產,分別捐贈六個公益團體。 讀這些名字,沒有什麼人認得他們,他們曾死守過巷戰、浴血過孤島,如今歷史的煙硝已遠,抖落一身的煙硝彈殼,只剩下兩鬢飛白花斑,但他們仍用生命護持台灣,多麼令人動容。因為慈悲,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生愛,他們都默默無聞,但讀來卻令人氣血湧動,溫情滿懷。 今天大家生活在臺灣,必須有同舟一體、生死與共的同胞感情,每當讀著年長榮民的故事,有深情與大愛從腕底翻起,鉛字中流動著愛與慈悲,這才是引導臺灣人心向上提升,最重要的主流力量。 我們在臺灣的都是血親同胞,大家應該相親相愛,而我們的社會更需要一種超越精神,培養愛心、理智、寬容與良知,以豁達從容、坦蕩平和的視野,恬淡高深的人生態度,來面對各個族群,這就是上述幾位榮民故事所展現的精神。 輔導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服務照顧榮民,上述榮民的善行義舉,固然展現了榮民的愛與德行,但也因為輔導會的照顧,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才能雨露芬芳,回饋社會。 今年上半年陸續有美國海外作戰退伍協會總會長約翰.佛吉斯伉儷一行四人,韓國在鄉軍人會濟州島支會會長金容一一行卅四人,美國海外作戰退伍協會婦女會總會長喬安.歐特伉儷等外賓到輔導會訪問,外賓們對我完善退輔制度均表高度讚揚。另外,韓國政府也派員來台觀摩輔導會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作法,以作為該國制訂政策之參考 榮民能聞聲救苦、深情回饋社會,輔導會與有「榮」焉,相信輔導會必定會在高主委的領導下,持續強化服務照顧榮民的工作,讓溫馨的故事,不斷的出現。(點閱次數:1262)